2022
09/30
15:39
來源
無錫新傳媒
分享
金秋來紹興,邂逅一段江南的慢時光
說起紹興,你會想到什么?
是江南水鄉煙雨迷蒙,還是一城百景各不相同?
是一葉烏篷在搖櫓欸乃聲中駛過,還是城際地鐵飛速從這頭到那頭?
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鶯飛蝶舞,還是蘭亭那流觴曲水的雅致?
……
紹興有很多面,面面不相同。當你發現紹興的另一面,會不由自主地想去一探究竟!
沐浴著秋日的陽光,信步江南,賞桂聞香,是假日最好的出游了。
紹興,魯迅先生筆下祥林嫂、阿Q、閏土,孔乙己,仍然在熱鬧的青石板路,吱吱作響的烏篷船和濃郁的黃酒香中,栩栩如生。
在百草園,在三味書屋,人們依然能拾起那段最快樂最無憂的童年時光。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內著名私塾,也是魯迅12歲至17歲求學的地方。老師壽鏡吾,是一位方正、質樸、博學的人。他的為人和治學精神,給魯迅留下難忘的印象。他在著名散文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》寫道:“出門向東,不上半里,走過一道石橋,便是我先生的家了。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,第三間是書房。中間掛著一塊匾道:三味書屋。”在這里,你可以和老先生對對子,論古文,感受傳統文化的韻味悠長。
清晨的紹興很干凈,陽光如同溫柔的流水,潑灑在身上。上完早讀課,在三味書屋門口乘上烏篷船,一葉扁舟順著老街蜿蜒而行,兩邊都是古老的房屋,有黃酒館,客棧,小茶樓,小商鋪,理發店,帶些小小的喧鬧的市井氣息。戴舊氈帽的艄公從水上一掠而過,槳聲悠揚,仿佛回到了過去時光。
魯迅先生在《社戲》《無?!贰栋正傳》等小說中,幾次寫到故鄉紹興的社戲。魯迅筆下水鄉社戲的情節讓人回味,在魯迅筆下風情園里看水鄉社戲已成為一道風情。紹興社戲起源于古時祭祀祈福的民間風俗,從南宋盛到清末民初,都風行一時。
曹雪芹在《紅樓夢》中寫:元宵賈母在大花廳上擺幾席酒,定一班小戲,滿掛各色花燈,又命小戲子打了一回“蓮花落”,寫的就是社戲場面。在舊宅門掩映中的老戲樓,如今定期有社戲上演。別看這些社戲舞臺不大,其實是很難演,一則常常會有老戲迷到場,如有一字不對,就要開場重做;二來臺上獻技的功夫,沒有經年累月的練習,是演不出來的。
走完魯迅故里的行程,向東300米的沈園也值得一逛。“紅酥手、黃縢酒,滿城春色宮墻柳。”在微醺的秋風中,走進這個千古愛情名園,陸游和唐琬的愛情故事不禁讓人柔腸寸斷。相傳,南宋偉大愛國詩人陸游初娶唐琬,伉儷情深,后被迫仳離。紹興二十一年(公元1157年)兩人邂逅于沈園。陸游感慨惆悵,題《釵頭鳳》詞于園壁間,極言“離索”之痛。唐琬見而和答之,情意凄絕,不久悒郁而逝成為千古絕唱。陸游為此抱憾終身,數次造訪,賦詩十余首,沈園也因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而載入典籍。入園桃花曲徑,池水如鏡,景色如故。一曲《釵頭鳳》,千古不了情,它是愛的絕唱,愛的感悟,愛的磁場,以其凄美纏綿的情緣,幾百年來強烈震撼著人們的心靈,每年吸引無數的中外游客來此尋找愛的真諦。
東湖,原為一座青石山,自漢代起石工相繼至此鑿山取石,經過千百年的鑿穿斧削,遂成懸崖峭壁、奇潭深淵……
東湖因山而生,因石而奇,因水而美。湖中崖壁千尋,有的對峙如門,有的倒懸若墮,有的深曲如洞,水色深黛、清涼幽靜,巧奪天工之奇觀,使人陶醉。配以一葉葉烏篷小船,使“橋如虹,水如空,一葉飄然煙雨中”的如詩意境得以真實再現,身處東湖猶在畫中。
紹興出游不止烏篷船的悠哉,更有城際地鐵的輕快便捷,江南慢旅也可以說走就走。
擇一處山明水秀、優雅舒心之處,開啟十一假期最愜意的城市之旅吧!
Copyright(C) 1998-2022 www.jueditiansh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集團無錫新傳媒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3212017000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: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:(蘇)字第00306號
蘇新網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