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錫新傳媒
首頁 > 財經 > 正文

偏遠小鎮更新,助力城鄉融合 宜興太華鎮啟動省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

2022

10/21

08:19

來源

無錫日報

分享

  小城鎮居于城之尾、鄉之首,在城鄉體系中處于“腰部”位置。一段時間以來,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,城市更新力度也在不斷加大,然而作為連接城市與鄉村重要紐帶的鄉鎮一級,卻相對投入不足,發展較慢。宜興門戶太華鎮便面臨著這樣的尷尬,鎮區多年變化不大。去年,該鎮入選省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試點。由此,一個山水小鎮營建計劃快速啟動,不僅一幅向詩而行、入畫而居的山水畫卷徐徐展開,更是助力城鄉融合讓“腰桿子”硬起來。

  老鎮復興,城鎮客廳換新顏

  “太華生態資源雖好,但‘客人’來了,我們卻不好意思帶著在鎮區轉轉。”太華鎮黨委書記呂旭明笑著說。如今不一樣了,在今年開展的三次人居環境暗訪中,太華鎮在無錫市各鄉鎮的排名從34位躍升至第3位,在宜興市排名一直位列前三。

  “我們不搞高大上,而是要彰顯小鎮味道,讓人耳目一新。”呂旭明認為。作為宜興宜南山區休閑度假片區,二級旅游服務樞紐,此次的更新既要凸顯門戶效應,更要彰顯山鄉特色、山水文化。在專業設計團隊的規劃引領下,太華鎮確立打造“一心”龍珠湖生態核心,“一軸”龍珠畫軸,幸福宜居片區、紅色文旅片區、生態康養片區、田園山區體驗片區等“四片”的山水龍珠畫卷。

  更新延伸至背街小巷,沿著龍珠路拐進太華商業老街,原來隨意牽拉的飛線統一通過墻上搭建的深灰色鋁合金槽進行走線,店鋪門、店招和街道景觀進行風貌優化。太華鎮建設局副局長周雪陽介紹,明年,商業老街將進行二期改造,定位為文旅商業街,提升街區活力。今年,太華鎮還專門制定了停車規劃,滿足群眾、游客停車需求。

  塑造特色IP,讓山鄉味道可觀可感

  小鎮美麗宜居不僅要有形、具備城鎮化功能,更需要有神,體現別致的鄉村形態。山水風貌、紅色文化、農貿集市,這三大元素便是太華山鄉的獨特味道。依托特色元素,太華鎮打造體驗文化、親近自然、回歸田園三大主題,塑造宜居江南苑、紅色科教心、飄香豐收坊等多張小鎮名片。

  采茶、收板栗、竹編工藝品……這些山鄉文化是提升小鎮參與感、互動性,實現回歸田園的特色。眼下,該鎮農貿市場將啟動易地新建,保留原有商業業態的同時,還將植入山區文化特色,設置特色山貨交易區。而在二期太極商場的升級改造中,將著力打造西側、東側兩處庭院,在定期集市時間作為特色農產品展示交易場地。

  結合特色IP,太華鎮策劃春季踏青采茶、夏季紅色教育、秋季美食豐收、冬季中藥養生等全季化品牌活動,覆蓋全齡化客群。例如親子客群對應紅色文化、農貿集市特色IP,定制化設計從農貿集市、龍珠湖公園、植樹體驗等體驗線路;白領群體對應山水地貌、農貿集市IP,體驗線路包含農貿集市、龍珠湖公園、養生SPA等。

  生態引領,融山水于生活

  夜幕降臨,住在鎮區的人們就開始沿著楊店澗、龍珠湖散步游玩。龍珠湖的一潭碧水,為小鎮增添了些許靈動,順湖而下的楊店澗則像是一條綠腰帶鑲嵌在小鎮中心。以龍珠湖為生態核心,太華鎮打開濱水空間,打造楊店澗生態景觀軸,通過龍珠畫軸的鋪展,實現從鎮區到鄉村的延展。

  村民賈俊平的家在楊店澗邊上,眼下,讓他倍感期待的是家門口的龍珠湖公園即將完成改造,全新亮相。龍珠湖公園建于2014年,面積2.5萬平方米,區域內設施陳舊、植物密度大、雜亂待整理。此次改造除了將原有的龍珠湖公園進行功能升級,設置下沉廣場、陽光大草坪等節點外,還沿周邊山林打造了登山公園。由此,龍珠湖旅游區與月牙山郊野公園、礪山郊野公園環龍珠湖形成環抱狀,成為鎮區生態環線上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依托環湖步道、村道、鎮區道路,太華鎮將構建電瓶游覽車、公共自行車、步行三種旅游游覽方式。目前,環湖步道路線已建成。

  下一步,太華還計劃系統推進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(EOD),楊店澗將加強生態治理以及啟動水源地保護應急工程項目,鎮區污水管網進行改造升級等。在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的基礎上,建設美麗宜居小城鎮,同時以鄉村旅游、竹木地板等特色產業運營為支撐,將豐富的生態旅游、紅色旅游、鄉村旅游資源以及富硒特色食品等以鎮區為紐帶,更緊密地串聯起來,壯大旅游產業發展,將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經濟價值進一步顯化。(記者 胡志杰 蔣夢蝶)

Copyright(C) 1998-2022 www.jueditiansh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集團無錫新傳媒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
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3212017000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: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:(蘇)字第00306號

蘇新網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

粉嫩美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