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錫新傳媒
首頁 > 太湖潮 > 太湖e評 > 正文

中國航天日,飛入尋常百姓家

2023

04/27

09:23

來源

無錫新傳媒

分享

  “天”在中國人心目中既是空間概念,也是理想概念,更是文化概念。它既實在又虛空,既縹緲又浪漫,既懼憚又向往,“問天邀月”一直砥礪人們“仰望星空”“鯤鵬展翅”。中國儒家祭祀對象“天地君親師”中“天”排在首位,天父地母、天圓地方等等或許是航天思想最初的萌芽和啟蒙。1970年4月24日,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,自2016年起,我國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“中國航天日”。八年來,中國航天事業成績斐然,中華兒女的飛天夢正腳踏實地地逐步實現。今年“中國航天日”的主題“格物致知,叩問蒼穹”,更是以親民、融民、勵民的全新浸潤性互動式姿態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。

  我國古代的神話總是體現著戰天斗地:孫悟空要齊天、嫦娥要奔月、后羿要射日、夸父要逐日。漢代的龍車、宋代的星相、敦煌的飛天、文獻的問天……尋常百姓的生活和“天”息息相關,祈求上天“風調雨順五谷豐登”,祈求上天“四海升平國泰民安”,祈求上天“護佑四極安居樂業”。一直以來,我們國人就寫意地把“航天思想和精神”寄寓在我們中華民族圖騰“龍”的塑造和詮釋中,騰云駕霧,龍舞九天。

  在中國古代,帝王有泰山封禪、天壇祭天,百姓有望日拜天、七夕祭月;朝廷有欽天監、觀星臺,民間有天文臺、望天鏡。天干地支、星座屬相把“天”的玄妙和“人”的凡俗聯系出了洞明和通達。今天人們把看圓月、極光、流星雨、日全食當作尋常愛好,“天和航天”從可望不可即,到越來越接地氣聚人氣。近年來,在《流浪地球》系列、《三體》系列推動下,在民間自媒體加持下,原本高大上的航天日益穿梭在衣食住行中,逐漸熱鬧在茶余飯后間,尋常航天行動正云蒸霞蔚,氣象萬千,生機勃發。

  近年來,中國航天通過《開學第一課》《太空授課》《航天發射直播》等等節目,吸引和培養了大量成熟而穩定的粉絲和受眾。大家知道了航天事業是全新的關乎未來的浩大工程,必須有厚基礎、大體量、高關注、逐層次的保障。今年“中國航天日”宣傳海報包含了“格物致知”“叩問蒼穹”“綿延庚續”“禮敬安徽”四個層面,意在勉勵廣大航天人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,繼續秉承兩彈一星精神、載人航天精神、探月精神和新時代北斗精神,懷著探索未知的決心,加快航天強國建設,積極構建外空領域人類命運共同體,倡導廣大公眾特別是青少年,行而致知、知而促行,不斷探索宇宙奧秘。海報特別用剪影表現了一群向往科學、奔向未來的青少年形象,表達了賡續中國航天血脈、不斷推進航天事業的愿景?;顒又邢嚓P航天展館、航天設施集中向社會開放,一批專家走進校園,為青少年進行科普宣講。夢圓天際,正在尋常百姓、生力后輩中開花結果。

 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:“探索浩瀚宇宙,發展航天事業,建設航天強國,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。”奮斗向未來,問鼎航天強國,實現航天夢,人人承擔起時代賦予的責任,中國航天定將馳騁蒼穹、帆舞星河。(張雪娟)

Copyright(C) 1998-2023 www.jueditiansh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集團無錫新傳媒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
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3212017000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: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:(蘇)字第00306號

蘇新網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

粉嫩美屄